日前工信部科技司表示,为充分发挥标准对物联网新型基础设施的引领规范作用,持续完善物联网新型基础设施技术和标准体系,工信部组织有关单位编制完成了《物联网新型基础设施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3 版)》(征求意见稿)。
工信部认为,物联网新型基础设施是以感知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为主要手段,实现人、机、物的泛在连接,提供信息感知、信息传输、信息处理等服务的基础设施,在推动数字经济发展、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关资料图)
物联网新型基础设施的技术体系主要包括感知技术、网络与通信技术、数据处理技术等。其中,感知技术包括传感器、条码识别、二维码识别、射频识别、音视频采集、高精度定位等技术,负责实现数据感知、采集和获取;网络与通信技术包括协议、接入、组网、融合等技术及设备,负责实现数据传输。
数据处理技术包括信息模型、数据分析、数据存储与管理、数据融合、数据接口等技术,负责实现数据交换共享、信息协同。同时,在实时业务、应用智能、数字化管理等需求带动下,催生出边缘计算、物联网操作系统、数字孪生等关键技术,并与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融合发展,实现全面感知、泛在连接、安全可信、智能应用。
该文件中表示,我国物联网产业经过多年来快速发展已形成庞大市场规模,在技术创新突破、行业融合应用、产业生态培育等方面取得积极成效。伴随新兴技术持续演进、行业应用融合发展,亟需完善物联网新型基础设施标准体系。
该文件中针对物联网新型基础设施标准体系建设提出了三个基本原则:
创新驱动,应用牵引。加快物联网关键共性技术研究,推动先进适用的科技创新成果融入标准,持续提升标准技术水平。面向行业应用需求,协同推进物联网与重点行业融合应用标准研制,加速构建规模化、集约化的物联网产业生态。
系统布局,急用先行。统筹推进物联网各类型标准研制,加强标准全生命周期管理,持续完善标准工作体系。聚焦物联网技术创新、应用场景开拓、产业发展和安全保障需求,加快基础通用、关键技术、测评方法、典型应用等标准研制。
协同推进,开放合作。充分发挥产学研用各方、产业链各环节的优势力量,加强跨行业、跨领域工作协同,促进产业链上下游标准的有效衔接。鼓励我国企事业单位深度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积极贡献中国方案,共同制定国际标准。
工信部表示,对物联网新型基础设施标准体系的建设目标是到2025年,物联网新型基础设施标准体系基本建立。新制定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30项以上,助推物联网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作用进一步凸显;支持社会团体自主制定和发布团体标准,实施先进团体标准应用示范;参与制定国际标准10项以上,为推动物联网产业全球化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根据物联网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所涉及的要素、活动等内容,物联网新型基础设施标准体系包括基础标准、技术标准、建设运维标准和应用标准等四大部分。其中,基础标准是物联网新型基础设施的总体性、框架性标准,为其他各类标准提供基础支撑。
技术标准是物联网新型基础设施的关键共性技术与融合技术标准,为实现物联网应用提供技术保障;建设运维标准是物联网系统规划、建设、运行、维护的标准,为物联网新型基础设施提供重要保障;应用标准是面向行业具体应用需求,对其它部分标准的细化,支撑各行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