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随着种子质量的提升、种植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形势持续向好,然而农产品生长受天气影响较大,存在着一定的不确定性因素。2015年“保险+期货”的提出,为农民的种植以及农产品加工行业带来新的“稳定器”。8月17日,由期货日报、商丘市金融工作局、宁陵县人民政府主办的2023期货助力乡村振兴暨“保险+期货”创新发展大会在河南宁陵举行。参会嘉宾就“保险+期货”如何进一步优化和创新,更好助力乡村振兴、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发表了诸多看法。
我国拥有悠久的种植历史,从新石器时代开始,辉煌灿烂的农业文明诞生于黄河、长江流域,历经两千多年发展,中国以三大主粮食总产量排名全球第一的实力,仍是享誉全球的农业大国。农业在我国生产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推动期货、保险、现货企业不断优化创新“保险+期货”模式,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范围内。
“农产品特别是鲜活农产品市场价格具有周期性波动幅度较大的特点,农产品价格风险管理需求增加。”中国农科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副研究员、农业风险管理研究中心博士李越说,2014年,我国启动了以“价补分离”为目标的新一轮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改革,随着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改革的深入,农产品价格波动成为常态。近年来,在国际地缘政治、全球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影响下,加上逆全球化和贸易保护主义所导致的贸易摩擦,我国农产品市场面临的不确定性呈上升态势。不仅农产品价格波动加剧,农业投入品价格波动也更加明显,农业生产经营中的市场风险明显加大。
面对农业生产发展新变化,呼唤更为优化和完善的“保险+期货”模式,一直是行业内的热点问题。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安毅表示,“保险+期货”模式需要多方联动,要注意内部结构优化,调动期货、期权等工具与收入保险、价格保险的契合度,加强各个主体之间的信息优势互换,增强主体之间的联动。同时要注意效果的可持续性和常态性,依托模式的需求者,围绕中心找出当下模式的痛点和难点,将创新和优化建立在需求之上,才能将该模式形成规模,大范围推广。
李越认为,优化“保险+期货”,需要提高期货市场的运行质量,期货作为该项目的基础之一,不断丰富期货市场品种,为更多品种保驾护航,做好场外个性化服务,为“保险+期货”提供更为广阔的运行空间。此外,还可以加强财政资金对“保险+期货”项目的支持力度,特别是对地方特色农产品,“保险+期货”产品给予更大的补贴力度,进一步优化保费,形成多方共担保费的筹集机制。
“加强‘保险+期货’的基差风险的管理也是十分重要的一环,合理利用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的基差,不仅可以弥补亏损,甚至实现收益,但是收益也意味着另一种风险,可以通过更加深入的研究去优化期货和现货的升贴水的管理。对于期货和现货随机性的风险,价格产品之间的基差风险是不一样的,所以对于这种随机风险可以通过新的保险机制,将这些风险在不同产品之间进行分散。但是这会产生新的风险管理的费用,我们可以把费用核算在‘保险+期货’的保费里面。”李越表示,应该推动保险、期货、信贷多种金融工具互动,开展“保险+期货+N”的综合风险管理的模式,形成支农的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