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在理解“人工智能手机”之前,我们应该对什么是智能手机和什么是人工智能有一个简单的概念。我认为智能手机最少得有三点:
先进可成长的操作系统(不论是基于android/iOS还是云);
高效聪明的底层交互设计(能预读用户的想法并做出反应);
足够强劲的硬件(处理数据不能用低端硬件吧?)。
人工智能就是让机器模拟人的各种能力(包括感知、记忆、注意力等等),目前主要有两个方向:一是完全模拟人的整套运作技能,仿人体内的各种行为运作。二是仅仅只是对某部分功能用一定的机制进行替代。前者就目前的科技水平想成为消费级去落地,恐怕不现实,后者倒已经有了雏形,比如谷歌的眼镜,等同于将我们的眼睛延伸并智能化。
老实讲,手机从「智障」过渡到「智能」有太多坎要过,以前的智能手机只能做到接受到使用者在屏幕上用指输入的信息然后再开始处理,但是现在的人工智能手机却可以收到各种各样的指令。就像一个人会因为听到某种声音就会产生反射,智能手机也可以迅速地接收到这些信号,然后将信号转变为数据型的指令。比如说苹果手机的数字助手Siri,利用Siri,用户可以通过手机读短信、介绍餐厅、询问天气、语音设置闹钟等。
接着,人工智能手机可以通过神经网络进行自我学习,能够不断自我完善,通过记住人们的生活习惯(作息规律/输入习惯等),根据用户的喜好为用户推荐或屏蔽相关信息及服务。
在这个基数上更进一步,人工智能手机还能够根据用户的日常行为数据自行计算用户的作息时间,从而发出指令让家庭的各种智能设备协同工作,自动为用户调整适宜的工作及生活场景。人工智能手机,实质是将人工智能领域已经取得的部分技术运用到智能手机上。与传统技术变革不同的是,这种进步不是体现在单一功能性变化上,而是让智能手机上升一个台阶,变成个人智能助理。比如说荣耀magic手机,其内置的Magic Live系统,就能在用户谈论某部电影时候,手机会自动推荐其扩展资讯,包含豆瓣评分、离你最近的影院、一键订票的购买渠道,而且会创建一个日程,提醒你在什么时间约了这部电影,到达影院后,待机界面也会直接显示影票信息,并在开场前显示出座位号。
可以看出来,智能手机走到今天似乎正在面临一些窘境。首先在硬件基础上,过快的迭代使得性能对于智能手机的价值影响越来越弱,即便是千元机也能很好地满足用户需求。其次在系统交互上,全触屏也缺乏继续挖掘的潜力。很多手机厂商目前所追求所标榜的新技术其实对于智能手机而言都是一些“边角”,有了会锦上添花,但缺少了其实也不会对手机使用造成多大的影响。
但是强大的科技突破意味着成倍的难度。与全面屏、双摄等技术相比较而言,做人工智能手机的厂商需要有更大的软件和硬件的技术支持。硬件上要求具备强大的人工智能芯片,从而确保庞大的数据计算。各种传感器,便于人工智能手机灵敏地接收到外部信息。而在软件层面,算法的改进,考虑到移动端的资源有限、空间有限,算法一定要在保持精度的情况下尽量精简。现在很多人工智能手机还会引入神经网络的操作系统,模仿大脑神经元之间传递模式,对输入的信息进行快速处理。
在人工智能手机的技术领域里,同时具备芯片和操作系统能力的企业能够最早布局,当前具备这个能力的,全球只有三家:苹果、三星、华为。
从iOS Photo应用中的照片识别到iPhone X上的Face ID功能,可以看出苹果在人工智能领域开始发力近期,苹果高管Heff Williams表示人工智能将会成为今后苹果产品的重要基石,包括iPhone产品线。
而三星先后投资人工智能公司Graphcore和深鉴科技,加大人工智能尤其是在智能手机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方面的投入。华为作为这里面唯一的中国手机制造商,其实技术进度并不慢,而且还领先于他们、领先于行业。自2016年提出智慧手机远景之后,先是华为的互联网品牌荣耀推出基于Magic Live智慧系统的荣耀Magic,而今则是华为的年度旗舰搭载麒麟970 AI芯片的华为Mate10惊艳问世,可见人工智能早已成为了华为和荣耀的重心。
总而言之,人工智能手机可能会成为未来手机的一大竞争方向,国内外的厂商都在人工智能领域发力。虽然目前人工智能手机才刚刚起步,距离我们理想中的人工智能手机还有一段距,但是随着技术的发展,AI在移动端的普及终将会是大势所趋。
最后,还是希望国产手机厂商加油吧,国产厂商总被苹果三星高通搞得那么被动不是长久之计。如果能把技术实惠回馈给国产手机的消费者,我相信国产手机厂商会真正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