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90后正在成为职场的主角,他们除了在乎薪水,也在乎你能提供给他们什么样的额外福利。最近,在80后、90后中间出现了这样的说法:“公司福利好不好,就看集体生日会办的如何。”听上去略微有点摸不着头脑的逻辑,但也从侧面反应了这个时代,整体年轻人对于选择工作的倾向和关注的重点。 除了法律规定的五险一金,额外的福利已经成为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挽留员工、增强自身竞争力、宣传企业文化的重要手段。生日会就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项福利活动。
传说中的公司生日会都会有,但员工满意度与参与度都不积极。
网友反馈:
@海上生明月:生日会?不存在的。生日就是等着HR通知领礼物,当月生日的小伙伴在人事办公室门口排队签收礼物。场面就像在被救济。
@蒙古套马妹子-kate:恩……前年是定制马克杯,去年是保温杯,今年吧,我猜可能还是个“悲剧”之类的礼物吧。
@只是有一点笨:生日会有主持,有游戏,有表演……但是都抵挡不住全场都很尬这个事实!想拿完礼物就走!
@_Mrm1:我们生日会一般般吧,常规项目,常规蛋糕券,好像并没有什么期待的。
@谁扔的炮仗啊:楼上说的生日会我觉得都挺好的,你们有体验过生日会老板亲临来开“批斗”大会的嘛……
生日会水平的差异未必单单是执行层面的问题,而是公司与执行层面对于福利的重视程度。为办而办,为做而做,对于大家来说还不如不做。生日会尚且如此,那么其他福利又会用心与否就显而易见。80、90后用一个独特的视角,以小见大地洞悉了一个公司对福利的重视度与对待员工的态度。
福利应该越来越个性化
比起较为原始和通用的节日慰问、对公餐饮费用报销等福利,如今企业在福利产品和项目的选择上,都开始重视福利对员工个人工作的激励作用。“大锅饭”一般的福利政策,看起来人人平等,实际上却满足不了所有人的需求。
要知道60、70后觉得福利的回报与自己的付出成正比;80、90后则会认为福利是“应该的”、“应得的”,是在这儿工作的基础条件。观念上的不同也导致福利项目需要多元化,需要更丰富多变。
要让员工能有所选择
给不同年龄层次、不同需求的员工以不同的福利选择,才能尽可能全方位满足他们工作以外的生活需求。
还是拿生日会举例,80、90后的生日会除了蛋糕还需要一种仪式感。每个员工每年的BIGDYA,最需要的是和自己来一场深入的对话,这种仪式感足以让这个特殊的日子散发出光芒。以往生日会和礼物都需要HR挖空心思准备。若每个月形式和礼物都一样,对往后生日的员工来说缺乏新鲜感;若每月不同,又会因为礼物形式不同产生心理落差。另外,年龄差异的喜好不同也很难将一碗水端平。那么,能否让员工自行选择?
在福利方面有10余年丰富经验的关爱通年节生日礼品就能做到让员工自行挑选。与三大节日(端午、中秋和新年)年节卡券使用方法相同,不同于市场上的“单品券”,只能兑换某一种特定的礼盒,而是会有海量正品授权的商品,并能通三种方式兑换,告别了呆板的生日礼物发放形式。
关爱通·生日一共有50|100|150|200|300元,5档面值的卡券可供HR选择,每档包含了20-80款不同类型的商品。HR不用担心运输和售后,全国免费配送(除港澳台地区),点对点配送,售后更有先行赔付机制。即解放了HR,又满足了员工个性化的需求。
近期有报道指出,95后毕业生求职紧迫度明显降低,一部分毕业生呈现出“慢就业”现象。他们认为一家优秀的公司其企业文化是不可复制的,无论从硬件设施、培训机制还是薪酬福利来看,对其都有着十足的吸引力。选择工作除了必备条件,现在整体年轻人更在乎公司(平台)环境和氛围。公司能给到上述“个性化”、“仪式感”、“可选择”的福利,才真正从以人为本出发关爱员工,才能在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