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科法网 > 新闻动态 >

工业机器人渗透率还不到韩国一成 工信部:将重点解决机器人产业“卡脖子”问题

我国目前是全球第一大工业机器人应用市场,然而,我国制造业使用自动化装备的渗透率仍然保持在较低水平。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副司长 罗俊杰日前透露,我国每万人产业工人对应机器人数量约为60台,与发达国家存在加大差距。未来要按照“中国制造2025”的总体要求,积极推动机器人及关键零部件高端发展和规模应用,重点解决一些机器人产业发展中的“卡脖子”的问题。   当前,我国机器人市场进入高速发展期,2017年市场规模约62.8亿美元,2012-2017年平均增长率达到28%。其中,我国工业机器人连续五年成为全球第一大应用市场。2017年,我国工业机器人在机器人市场中所占整体比重高达67.2%,市场规模为42.2亿美元。此外,得益于互联网企业对机器人在服务场景应用的投入,服务机器人所占比重也超过20%,市场规模达到13.2亿美元。

虽然我国机器人市场发展速度可观,但是渗透率仍然不足。

我国每万名产业工人机器人数量约为60台,自动化改造和机器人推广应用还有很大空间。

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副司长罗俊杰7日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说,目前,

韩国的工业机器人对应密度约为每万人631台,日本约为每万人303台,德国约为每万人 309 台。

据了解,目前国际上工业机器人使用密度国际平均水平约为 每万人74 台。横向对比,   2016年4月,国家工信部、发改委、财政部联合印发《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7-2021年)》。《规划》提出,五年内形成我国自己较为完善的机器人产业体系,并列出了针对性的主要任务。一是推进重大标志性产品率先突破;二是大力发展机器人关键零部件;三是强化产业基础能力;四是着力推进应用示范;五是积极培育龙头企业。中国机器人行业处于产业转型升级需求释放、国家政策红利凸显、资本市场助推的机遇叠加期,机器人产业链上游零部件、中游本体制造及系统集成、下游应用领域的投资潜力巨大。

罗俊杰表示,工信部将按照“中国制造2025”的总体要求,着力规范行业秩序,积极推动机器人及关键零部件高端发展和规模应用。要坚持创新驱动,重点解决一些“卡脖子”的问题。充分利用国家机器人创新中心,共建协作创新平台,突破人机交互、柔顺控制、功能仿生、智能感知等关键共性技术,推动机器人智能化、高端化的发展。

工信部在今年4月公示了符合《工业机器人行业规范条件》企业名单,共有来自北京、江苏、辽宁等地以及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的13家公司上榜。罗俊杰表示,工信部将进一步实施行业的规范管理,引导各项政策资源集中集聚,改变恶性竞争的局面。同时还要继续完善机器人检测认证平台,制定行业集聚标准,引导企业提升产品的品质,增强用户使用机器人的信心。

罗俊杰说,要把支持企业做大、做强、做优与培育专精特新与中小企业结合起来,把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与培育世界级机器人产业集群更好地结合起来。壮大一批核心竞争力强的骨干企业和领军企业,培育一批专注细分领域的单项冠军企业,形成因地制宜、特色突出、区域联动、错位竞争的机器人行业发展新格局。

据了解,2018世界机器人大会拟于8月15日至19日在北京亦创国际会展中心举行。大会以“共创智慧新动能 共享开放新时代”为主题,由“论坛”、“博览会”和“大赛”三大板块构成。

罗俊杰表示,机器人产业发展要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深化技术和产能的国际合作。将借助世界机器人发挥平台,促进我国机器人企业通过产业链整合、资本运作等方式,更好地融入全球机器人创新和产业分工体系。

最新动态
相关文章
社会人员平均工资对基础养老金的影响有...
90后“攻城狮”对收入低感到不满 “黑...
饿了么制止餐饮浪费将推“外卖小份菜团...
阿里日举办“口罩婚礼” 张勇证婚:爱...
快递为何还在小区外摆摊
40年来这个行业增长了700多倍!一定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