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福建省漳平市人民法院立足“既要抓末端、治已病,更要抓前端、治未病”,着力构建“12650”(诉源治理综合工作平台;“融调解中心”、“漳平台湾农民创业园司法服务中心”;诉调协同对接、红领诉服提升、立审执破衔接、执源治理减量、执法办案增效、村居法官共建行动;党建融合,共筑凝心聚力“同心圆”、服务融合,共筑暖心司法“同心圆”、诉调融合,共筑多元解纷“同心圆”、平台融合,共筑线上促调“同心圆”、资源融合,共筑社会治理“同心圆”;实现解纷“零距离”)诉源治理工作模式,从前端、中端、后端持续发力,全流程推动矛盾纠纷源头化解。截止当前,受理案件数同比下降10.79 %,诉源治理成效显著。
(资料图)
前端:凝心聚力,打造诉前“调解网”
“希望驻点法官坚持需求导向,将工作室建设成司法资源向村居下沉的平台,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高效、便捷的家门口司法服务需求”。全国人大代表陈东海出席漳平永福西山村居法官工作室挂牌仪式时,提出明确要求。
4月6日,漳平法院根据“一村(居)一法官”工作机制要求,在永福西山村挂牌设立漳平市第一个村居法官工作室,标志着漳平法院将前移“服务端”,快解“群众事”。
“法官你评评理,领居家的狗闯入我的花棚,把我的花都糟蹋了,我还怎么卖钱?”“法官,有人欠我钱,五年了还不还,我该怎么办?”早上八点,村居法官准时摆摊,来咨询的村民纷纷诉说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法律难题,法官们认真倾听、耐心解答,将矛盾纠纷化解于萌芽状态。
“我们老百姓不熟悉法律,也害怕进法庭,现在有了这个法官工作室,方便多了。”王大哥说道。
漳平法院总结推广第一个村居法官工作室经验做法,全面部署“一村(居)一法官”,安排24名法官、15名法官助理全方位覆盖190个村居法官工作室,落实“八大员”责任,打造“漏斗式”诉前调解网。据统计,村居法官共调处各类型案件58起。
中端:对症下药,打造高质“裁调网”
日前,漳平法院组织召开诉源治理工作分析会,通过数据分析比对发现,每个地区的案件类型略显不同又各具特点,于是村居法官根据各地区实际展开热烈讨论,最后商定诉源治理下一步工作计划——打造类型化村居法官工作室。
经立案庭整理细化,最终敲定重点打造涉企纠纷、物业纠纷、林地纠纷、电商纠纷调处四类村居法官工作室,实现以类促调,以类减量。
“法官,这种款式的花我已经申请了专利,但是最近我发现好几家电商都开始模仿我卖这类花。”漳平市永福镇是中国杜鹃花之乡,也是全国最大的盆栽杜鹃花生产基地。近几年,电商兴起,在政府带领下,当地花农也都纷纷开起了自己的“网上小店”。“网上小店”虽然拓宽了销路,但也因此产生了许多矛盾纠纷。
村居法官为此专门打造“电商纠纷调处”村居法官工作室,为花农开辟“绿色通道”。
村居法官收到花农诉求,立即联系永福政府和花卉协会,通过多方寻找,当天就锁定侵权的花农并与他们取得联系,一方面通过电话反复释明侵犯知识产权的法律后果,另一方面组织邀请司法所干部、特邀调解员上门协商。最终,在清楚利害关系以后,花农当即下架侵权的盆栽。这起纠纷得到快速高效化解!
在调解过程中,村居法官发现,花农对有关知识产权的法律知之甚少,遂向永福花卉协会发送司法建议书,建议其充分发挥协会引领作用,积极开展法律培训,引导花农增强植物新品种权的法律意识,使花卉产业向专业化方向发展。
末端:定纷止争,打造社会“治理网”
漳平法院立足本土资源,地域特色,广泛吸纳代表委员、村干部、行业专家等调解力量,将“理事公”“三杯茶”等品牌融入调解工作,不断壮大解纷力量,构建“无缝式”社会治理网。
“一家老小都指着我的工资,感谢你们帮我讨回公道。”2023年4月,小李火急火燎冲进工作室,语气着急,没头没尾诉说着他的诉求。原来,他是一名挑沙工,辛苦劳作一天也只能拿到微薄的工资,且家里有两个孩子在上学,老婆身体不好没法干活,全家都指着他生活。3月,他照常挑沙,可却迟迟未收到工资,多次拨打老板的电话却没有人接。亲戚给出主意,让找村居法官帮忙,他这才跑到村居法官工作室。
村居法官了解清楚案件基本情况后,立刻召集全国人大代表陈东海、“理事公”前来参与调解。陈东海代表利用“理事公”调解功能,充当起“大家长”,从诚实守信、睦邻友好等村规民约出发,融情于理。村居法官打好配合,从法律规定等刚性约束入手,剖析利害关系。
通过多方联动、刚柔并济的调解方式,双方最终达成和解,小李当场拿到了劳动报酬。
“下一步,我院将不断完善“12650”诉源治理工作模式,充分发挥“村居法官工作室”扎根基层、贴近群众的优势,为群众提供高效便捷司法服务,切实把矛盾纠纷解决在萌芽状态、化解在基层一线。”漳平法院党组书记、院长游庆生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