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科法网 > 动态 >

家门口有了“解忧站”

吉林省吉林市船营区致和街道北寺社区成立于2000年7月,地处历史上著名的“老北关”,辖区常住11个民族群体。其中,回族占辖区少数民族人口的75%,是吉林省唯一一个以回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集区域,也是吉林市唯一一个以清真寺命名的社区。

近年来,吉林市船营区人民法院结合北寺社区浓厚的民族特色,通过创建“无讼社区”示范点,以特色法治推进社区文明实践工作,形成了“多源头排查+民族特色调解+专业法官释法”的工作新模式,努力打通司法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筑牢平安稳定“压舱石”


【资料图】

“群众需要什么样的司法服务,人民法院就提供什么样的司法服务。”2022年7月15日,船营区法院携手致和街道党工委,创建辖区首个“无讼社区”示范点,探索以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解决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扎实推进基层治理体系法治化、现代化。

“无讼社区”示范点创建以来,船营区法院坚持党建引领,将法院工作积极融入社会治理大格局,不断发挥基层党组织在社区发展治理中的核心作用,积极探索“党建+N”模式,借助“网格”力量,开展主题党日、法官进网格、信访接待等活动,深入推进诉源治理工作,逐步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工作格局。

为确保“无讼社区”示范点实质化运行,船营区法院在与船营区致和街道签订无讼和谐社区共建协议的基础上,制定“无讼社区”示范工作实施细则和驻社区工作室工作制度,成立“同心驿”法律服务站,指派员额法官入驻网格治理工作群,共同打造“民族团结和谐进步”的特色司法服务品牌。

拓展便民诉讼“服务圈”

北寺社区辖区某小区居民张女士,因楼上住户刘女士晚上制造声响,扰得她常常失眠。张女士多次沟通无果,找到社区调解员调解两次后依旧没有好转。

社区法官了解情况后,将张女士和刘女士一起约到法官工作室,在法官、调解员、网格员的耐心调解下,刘女士认识到是其听力不好,感觉不到声音过大,也理解张女士的困扰,表示以后会多加注意。双方把话说开了,矛盾也就消除了。

北寺社区党委书记胡杨介绍说,社区居民时常会因琐事发生摩擦,对于小的矛盾纠纷,可以直接调解解决,而碰到双方情绪激烈、矛盾复杂的情况,则转交给法官处理,实现精准对接、有效联动。

据悉,船营区法院探索建立“1+3”新型诉非联调模式,在北寺社区设立说法驿站,选派优秀法官开展咨询、调解等工作,进一步加强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前端化解、关口把控。

在该模式下,依托人民法院调解平台,法院联合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人员共同开展诉源治理,实现矛盾纠纷预警、分流、调解、化解、司法确认、进展跟踪、结果反馈、指导督办等全流程无缝对接。

今年1月至8月,船营区法院在北寺社区累计开展各类法律服务活动20余场次,受益1300余人,通过各类调解平台成功调处矛盾纠纷2123件,化解率达83.15%,调解平均用时5.02天。

打造联系群众“桥头堡”

不久前,北寺社区居民沙女士遇到一件烦心事,丈夫在外承揽工程,却迟迟要不来工程款,对方只给了个借条,但有没有法律效力,沙女士心里没底。于是她带着借条找到了在社区答疑解惑的法官李杨。

李杨仔细查看后发现,沙女士手里的借条并不能反映她丈夫与欠款方的真实法律关系,存在着一定的法律风险,建议沙女士的丈夫与对方重新签订工程款结算协议。

事后,沙女士非常感慨:“社区里就能找到法官,遇到法律问题再也不用担心了。”

基层治理是篇大文章,司法服务既要抓末端治已病,更要抓前端治未病。船营区法院不断加大法治宣传力度,定期开展主题普法宣传活动,并采取互动式普法模式,让网格法官真正“沉下来”,常态化开展普法教育、法律咨询服务,宣传普及政策法规,有效增强了居民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意识。

同时,该院积极举办“联合党建激活力 共话治理促和谐”公众开放日,邀请北寺社区干部、调解员、居民代表、党员志愿者代表走进法院,零距离体验法院多元解纷工作成果。

关键词:
最新动态
相关文章
家门口有了“解忧站”
湖北曾都区法院:揭牌成立专用汽车行业...
福建安溪法院开展生态环境保护主题宣传活动
重庆北碚:“府院联动”共促企业用工合...
山水深处,法庭擦亮古城“新”貌
吉林四平:集中开展“开学第一课”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