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科法网 > 动态 >

蔡翀律师:剑胆琴心“照亮”前行路


文/彭川

蔡翀是1979年中国律师制度恢复重建后广东省汕头市首批科班出身的律师之一,也是当地最早“下海”办所的律师之一。

如今,身为广东众大律师事务所——粤东地区规模最大的综合律师事务所之一的“大当家”,蔡翀却鲜少应酬。他说,“靠关系获取案源,或者打赢官司,都不是正途,也没意思。”然而,对于自己资助的两三百位贫困学生,他却一直极富耐心,经常与他们“书信”往来。

蔡翀说,广东众大从建所伊始就希望全体律师:以“剑胆琴心”执“大法唯实”,做真正的法律人。

“这就是我们众大人的初心。”他说。

日,第十次全国律师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蔡翀被司法部授予“全国优秀律师”称号。

从教育局到司法局

蔡翀是1959年生人,中等个头、身材消瘦,架一副金属框眼镜。为人随和、低调的他时衣着非常朴素,据说专门买的高档西服基本只在开庭时穿。

他出身于广东汕头的一个普通家庭。曾因家贫,被迫放弃了第一次上大学的机会。然而,通过半工半读,数年后他二战高考,再度过关,终于圆了大学梦。

心里的声音,指引脚下的路。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蔡翀在当地教育系统工作。然而,工作一段时间后,他决定追寻自己的内心,转行做律师。“我外祖父曾从事过法律工作,因此我自小便对法律有一种特殊的感情。”他说。而在此前他不仅系统学法律本科课程,还参与过了各种法律宣传资料和法律教材的编写,为自己做律师打下了基础。

下定决心后,蔡翀便主动跑到当时的“法律顾问处”毛遂自荐。终于,在1984年编制问题解决后他夙愿得偿,正式开启了自己的律师职业生涯。

时光荏苒。

转眼37年过去了。见证中国这37年的法治历程,蔡翀表示,最大的感受,就是进步太快了,中国用几十年的时间走过了西方国家百年的发展历程。

对刚入行时的情形,蔡翀仍记忆犹新。和现在的律师制度不同,那时,律师还隶属司法局,与民警、检察官、法官一样都是在编的“国家工作人员”,工资由财政负担,办公地点也在司法局内。“薪水只是勉强够养家糊口。工作条件也很艰苦      ——比如,没有复印机,摘录材料全靠手抄。”他说,但是,大家心无杂念,都非常有朝气、有干劲。

“春江水暖鸭先知。”身处办案一线,律师往往是最先感受到国家法治环境变化的人群之一。

早年蔡翀曾代理过这样一起案件,令其印象深刻。

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初,中国普遍存在的“红帽子”企业,曾给产权界定带来障碍,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经济秩序的混乱。

后来,在自己承办的一起涉及“红帽子”企业产权纠纷的案件中,蔡翀和团队在深刻了解有关情况后,针对适合戴“红帽子”的企业给出了认定意见,包括认定标准、步骤和流程等。该意见不仅被法院采纳,还通过最高法和国家工商总局上升为司法解释。

“作为律师,我们的意见在该案中得到了尊重。”蔡翀说,而重视律师正是法治社会的显著标志。“它让我们看到了,进入新时期后,律师参与立法和法律制度的设计,有了可能的空间。由此,也切身地感受到了法治春天到来的气息。”

一路风雨兼程,一路澎湃前行。

这些年,蔡翀一直扎根法律实务一线,接办了不少大案、要案。其中,由其任首席仲裁员的一个案件,经审查后,不仅得到了最高法的肯定批复,还被列入了全国指导案例选。他代理的某知识产权维权案件,亦被广东省律师协会评为典型案件。

谈及自己代理案件的体会,蔡翀说,“律师无论代理什么类型的案件,再现客观事实永远是重中之重。”

目标是打造一家“百年老店”

1993年,随着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正式确立,中国律师制度改革也拉开了帷幕。当年底,《关于深化律师工作改革的方案》开始试行,创办合伙制、合作制律所得到了司法部的允许,由此全国范围内逐步掀起了声势浩大的律师创业浪潮。

“律所改制,已是大势所趋。律所终归还是得回到中介服务机构的定位,不可能再依附于行政机关了。”蔡翀说,在国办所待过的人都深有体会,旧体制中严格的行政管理令人身心都非常压抑,它与律师追求自由的职业特,已然格格不入。

蔡翀原本也有机会走仕途,但不忍心专业荒废。1995年,36岁的他正式辞去国办所主任之职,“下海”创建了广东众大律师事务所。

翌年,新中国第一部《律师法》正式颁布,“法律顾问处”被废止,律师正式由原来的“国家法律工作者”变成了“为社会提供法律服务的专业人员”。

得益于之前十余年积累的经验和好口碑,加上当时律师很少、竞争不激烈,蔡翀的创业之路,起步非常顺利。

“我们从一开始,目标就是打造一家百年老店。”蔡翀说,为此,律所必须有自己“核心”的东西。

他们首先确立了律所的宗旨:“众大律师,关爱大众”;确立了“剑胆琴心”与“大法唯实”等职业理念,“我们必须让律所的文化建设走在前面。”蔡翀说。

据其介绍,广东众大成立后不久,便开展了“法律进千家”普法活动。在他们看来,这是律师关爱大众最好的方式之一。

“志合者,不以山河为远。”打造一家百年老店,人是关键。因此,在选择同行者时,广东众大最看重的是理念相同。众大人坚信,守底线、走正道,律所的路才能越走越宽。

“我们还实施了团队化作战,建立了大案要案汇报、讨论制度,聘请经验丰富的老律师对大案要案实施全程督导,从而显著提升了代理案件的质量。毕竟,业务实力才是律所的核心竞争力。”蔡翀说。专业出众,律所才能行稳致远。

得益于严格规范的管理,广东众大建所26年来没有发生过任何违纪、不信任、不称职等不良行为的投诉。这也是最令蔡翀感到欣慰的地方。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多年的努力付出,使广东众大收获了各种荣誉的肯定。包括入选2008—2010年度“全国优秀律师事务所”。

用心履职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律师是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重要力量。

1988年,从业不久的蔡翀当选汕头市第八届政协委员,之后,连续担任了八届当地市、区的政协委员人大代表,是汕头市人大常委会立法顾问。

“是荣誉,更是责任。”蔡翀说。为此,他不敢有丝毫懈怠,多年来,带领团队审查、修改、起草地方法规及行政规章数十部;还参与到练江流域环境污染整治,为十多个整治项目提供完整的服务方案。

老市区改造一直是蔡翀关注的焦点。“汕头的老市区改造牵涉的法律问题太多。”他说,作为全国著名侨乡,老市区有大量业主居住在国外,在城市改造的过程中,他们的利益如何保护、遗产怎么处置……这些问题都需要结合实际情况综合考虑。

为汕头用足用好特区立法权助力,是蔡翀履职的另一核心。2021年11月1日,《汕头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条例》开始施行,蔡翀参与了该条例的起草。

“律师的专业特长,为参政议政提供了良好条件。”蔡翀说。作为综合素质较高的群体,律师在面向民众提供法律服务的过程,就是了解社情民意、把脉社会问题的过程。“知民情”加上有较高的履职能力,使得律师能够更好地从法律的角度出发,为社会问题的解决提供有效的方法和途径。

“依据我的个人经历,每次考察后的讨论,律师的发言常常备受其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关注。”蔡翀说。例会上,他的意见也经常被列入大会发言,有的提案还被评为优秀提案。

多年的“参政议政”,也让蔡翀切身感受到了民主氛围的不断改善,大家越来越务实,关注的点上至国家大事、下至百姓日常,更是越来越丰富多元。

“这让我们做事更有劲头了。”蔡翀说,同时也更不敢“浑水摸鱼”、有所懈怠了。

2010年,蔡翀当选汕头市律师协会会长。上任后,他牵头推出了与法院的联席会议制度、仲裁联络处制度等创新举措,并因此荣获了“广东省律师行业杰出贡献奖”。

为探索律师工作新思路,助力和谐社会建设,他还推动广东众大在汕头当地成立了第一家律师调解工作室。还与汕头市总商会联合,率先在广东省成立了总商会人民调解委员会,同时,在律所设立了汕头市商事调解中心。

汕头1860年开埠,是潮汕文化的发源地之一。蔡翀说,潮汕文化是古今文化、中西文化、民族文化相互融合的体系,因此,潮汕人很讲究以和为贵。“这些调解机制的建立,对于及时解决民间纠纷,减轻当事人的讼累和节约诉讼成本,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尤其是,它有利于汕头民营经济的健康发展,也符合潮汕地区的人文。”

这些年,已有不少机关到广东众大考察、取经。

在用心履职的过程中,蔡翀还带领团队充分发挥专业优势,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截至目前,由广东众大提供专业法律服务的大型投资项目所涉投资额已超过千亿元。

一份有温度的协议

蔡翀一直热心公益事业。

时至今日,得到他资助的贫困学生大概已有两三百人。“我也记不清具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了。”蔡翀说。

不过,有这样一个小故事是他永远无法忘怀的。20世纪90年代初,某一个春节期间的晚上,蔡翀下楼买东西,路上遇见一个大概上小学三四年级的小姑娘手里拿着酒瓶到商店买米。“一个酒瓶能装多少米!”这令蔡翀大为诧异。后来,通过向杂货店老板打听他得知,小姑娘父亲去世了,母亲也得了大病,家里实在太穷,以至于每次买米的钱只够买酒瓶大的分量。

这一幕深深刺痛了蔡翀。“之后,我没有再遇到过这位小姑娘,不过,她的不幸遭遇却让我久久难以释怀。”他说。

自那以后,蔡翀关注起了贫困儿童的问题。他开始通过报纸收集贫困学生的信息,参加社区的捐资助学活动。

“我的亲身经历告诉我,穷人不读书是很难摆脱贫困的。”他说。

出于一种职业惯,蔡翀和每位受助的贫困学生都签订了一份协议,其中明确约定了他将在某一个周期内(小学、初中、高中或大学)必须履行的捐助义务。“这样一来,孩子们就可以安心读书,不用担心助学活动会突然终止了。”他说。

更难能可贵的是,蔡翀在帮助这些孩子的时候,从来不会“居高临下”,他追求的是一种等关系。“我极不愿意看到孩子们因为接受了别人的帮助,从此背上思想包袱。”他说。在他看来,盈余者捐助贫困者,是一种有价值的消费行为,也是社会的第二次分配,不必非得产生新的义务——比如报恩。

捐资助学,只是蔡翀多年来热心公益慈善事业的一个缩影。

在他的影响和带领下,广东众大律师事务所也一直积极承担社会责任,除了捐资助学,还参与到“绿色义工”公益组织,组建了消费者维权律师团、普法讲师团……也因此,获得了多项荣誉的肯定,包括被评为全国法律援助先进单位、广东省参与村(社区)法律顾问工作先进集体,律所党支部亦入选了全国、全省律师行业先进基层党支部。

如今,看到自己资助的不少学生已长大成才,蔡翀的内心感觉无比欣慰。他长期与这些孩子保持着联系,鼓励他们利用假期勤工俭学。孩子们有时也会到他家里做客。

谈及这些年从事公益事业的感受,蔡翀似乎有些不以为意。他说,“我觉得自己所做的并不算什么好事,只是尽力做了自己能做的事而已。”

“赢要赢得理直气壮,输也要输得舒舒服服”

从业30多年,蔡翀始终维持着衣、食、住、行一切从简的惯。“广厦万间,卧眠七尺。良田千顷,日仅三餐。没什么好讲究的。”他说。

在他眼中,一个合格的律师,胸襟是第一位的。律师代理案件,不能仅仅是为了代理费,应该把它当作一项事业来经营。认真履职,比赚钱更重要。经济与社会效益的衡,比单纯追求经济效益更重要。

官司一时的输赢,有时蔡翀也不会看得过重。他常对身边的同事说,“打官司,赢要赢得理直气壮,输也要输得舒舒服服。一切尽力而为,但求无愧于心。官司的输赢,不能成为评价律师工作是否到位的唯一标准。有的时候,依法必须输的官司,就应该让它输。通过走关系、搞歪门邪道,即使是赢了,也是对健康法治环境的一种伤害。”

对于青年后学,蔡翀最期望他们能够踏踏实实做人、规规矩矩做事。此外,他表示,有刻苦精神,懂得从小事做起,也是 一个合格的律师应当具备的基本素养。“遵守职业操守,则是每一位律师的从业底线。”

蔡翀每天的业余活动,就是游泳。他不喝酒,也几乎拒绝了一切不必要的应酬。“有时候,我吃过晚饭就把手机关了,专心游泳。”

身为一个律师,一家律所的主任,很多人压根儿就不相信蔡翀时基本不参加应酬。可在他自己看来,这件事儿其实没有那么难做到。“无欲则刚。如果你惯了依法依规办事,不指望通过拉关系、走后门来打赢官司,那么,基本上你就只需简单的做好自己的事情就可以了。”他说。

当然,如今的广东众大已具备一定的知名度,管理上也已基本步入正轨,是蔡翀“底气”由来的另一重原因。

当被问及对未来的期待,蔡翀的回答也很简单,“就是把广东众大办成一个百年老店,就这么一个期待。”他说。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最新动态
相关文章
蔡翀律师:剑胆琴心“照亮”前行路
中国版权协会网络游戏版权委员会和上海...
一加双十一战报出炉,全网销量同比增幅 260%
一加双十一福利加码,一加 9RT 3199元...
艾行利律师:笃志刑辩 做务实的理想主义者
平商:一家专注产品质量的精品律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