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自动化”是近年来在农业生产中经常被提及的词汇,而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和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业机器人开始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农业机器人是在农业生产过程中运用人工智能、机械和自动化技术的机器人,它也逐渐成为农业生产中的重要工具。
农业机器人的出现,对农业生产产生了众多积极的影响。
农业机器人的运用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通常需要大量人力资源,而农业机器人的应用可以替代部分人力劳动,减轻农民的劳动强度。农业机器人还能够通过精准地操作和数据分析,提高种植、采摘、喂养、收割等环节的效率,从而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2022年11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以下简称“西农”)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杨福增教授团队研发的苹果双臂采摘机器人,完成了果园实地试验,成为全国高校第一台苹果双臂采摘机器人。而且,从公开文献资料看,相较于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的苹果采摘机器人,目前西农的苹果采摘机器人在多方面实现了赶超:一是识别时间快,华盛顿州立大学是1.5秒,西农为0.015秒;二是采摘方式灵巧,华盛顿州立大学采用拉拽分离,西农则采用仿生旋转拉拽,能耗小;三是采摘手臂多,西农成功创制的双臂苹果采摘机器人,两臂协同,大大提高了整机采摘效率。
另一方面,农业机器人的运用也可以降低农业生产的成本。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资金,而农业机器人的运用可以使农民节省资源和成本。农业机器人可以实现自动化操作,减少人为因素带来的错误和损失,提高农产品的利润率。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苹果、梨、桃等采摘作业约占整个生产过程作业量的40%、占总生产成本的50%~70%。双臂苹果采摘机器人的出现,果园采摘将从“梯子+篮子”的传统模式迈向机器人自主协同作业方式,采摘人工成本将大大降低。
近年来,植保无人机作为现代农业的新宠,与传统的植保机械和人工植保方式相比,具有效率更高、成本更低、防治效果更好、更安全等优势。尤其在规模种植的小麦、水稻、玉米等大田作物飞防上,表现突出,每小时作业面积可达40~60亩,平均水、药、肥可节省30%以上。
此外,农业机器人还能够通过数据分析和智能决策,帮助农民制定科学合理的种植计划,提高土壤的利用效率和农产品的品质。
未来,农业机器人的发展将更加智能化。随着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不断进步,农业机器人将能够更好地感知和理解农田环境,自主完成作业,并通过学习和优化算法不断提升工作效率和精度。农业机器人的多样化、普及化进程必将加快,这将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的自动化水平和效益。
最近关注到,以“‘慧’种地——当农耕遇上机器人”为主题的“2023睿抗机器人开发者大赛(杨凌)全国总决赛”将于8月21至22日在中国杨凌举行,决赛项目涵盖火线速递、分“苗”必争、果实采摘、系统创新、智能采收、智能灌溉、智能授粉、智能植保、智慧果园等,这将充分展示选手将机器人技术应用到农业等领域的能力。这是以推动智能机器人技术应用、提升学生专业技能、协同高校学科建设、推动行业创新发展为目的,协同多学科融合,推动相关技术的研究和成果转化,助力我国机器人产业的高质量发展的有益尝试。本届大赛的行业选择,也将进一步加快现代农业装备技术集成和创新推广。
总之,农业机器人的出现为农业生产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成本的降低,它的应用将逐渐普及到中小规模农户,为他们提供更好的生产工具和支持,推动更加全面的农业现代化,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添砖加瓦。
全媒体记者 冯玉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