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长三角三省一市农科院联合发布的37项科技成果“很绿色”
羽毛 “废料”变“肥料”,生态“包袱”变“财富”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王丽华
废弃的羽毛转化为肥料、秸秆做成育秧基质块盘、黑水虻吃畜禽粪便虫体转化成饲料……8月15日,由江苏省农科院、上海市农科院、浙江省农科院、安徽省农科院联合主办的长三角“生态、绿色、低碳”农业科技成果推介发布和对接会在南京举行,推介长三角三省一市农科院的生态绿色低碳科技成果37项,共筑农业科技创新生态圈。
农业在“双碳”行动中占多大份额?南京农业大学教授邹建文给出答案:“农业食物系统排放的温室气体占全球人为排放的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在长三角区域,农业呈现出高度集约化的特征,即高化学品投入、高复种指数、高农业产出、高环境代价、低资源利用效率。
“长期以来,农业科技为了满足吃饭穿衣问题,技术创新上更注重生产力提高,而容易忽视环境承载力和资源消耗度,更注重产出数量总量,过分轻视质量效益和竞争力。这种农业生产方式已经难以为继,发展的机遇必须依靠创新。”江苏省农科院副院长孙洪武说。
创新的种子正在科研院所开花结果。江苏省农科院的废弃羽毛生物转化氨基酸肥料技术能变废为宝。芽孢杆菌可以降解羽毛,并把菌株降解率提高到85%以上,5天内可将高浓度羽毛降解,有效物质转化率超过70%,获得的氨基酸肥料产品可以促进植株生长、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浙江省农科院的多功能内生真菌绿色高产抗病技术的研创及应用技术可以实现农药化肥的双减。植物内生真菌具有根部侵染定殖的能力,帮助植物吸收营养、提升抗病性,减少化肥和农药的投入,还能够在一些盐碱滩涂实现作物的重金属阻隔,保障粮食安全。
本次会议评选出三省一市农科院37项优秀科技成果,示范引领绿色性、生态性、低碳性农业技术的发展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