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科法网 > 物联网 >

陕西汉中:小小藤条,编出乡亲致富路 |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陕西站


(资料图)

几根细细藤条,在专注的匠人手里翻飞、重叠。匠人身后,宽大的沙发、座椅堆成小山,等待进行下一步工序。若非亲见,很难想象这些供人坐卧的“大家伙”,是如何用小小的藤条编织而成。这是位于陕西汉中市南郑区的陕西良顺匠心实业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中正在“上演”的一幕。

陕西良顺匠心实业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手工匠人正在编制产品。 原韬雄摄

工匠使用的编织工艺,正是汉中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汉中藤编。汉中非遗资源深厚,汉中市深挖本地非遗的产业潜力,让多项技艺走出博物馆走进市场,带动当地乡村振兴、百姓增收。汉中藤编就是一例。

生产车间里,这厢匠人们工作热火朝天,那厢参观者络绎不绝。国家级非遗汉中藤编省级代表性传承人陈良顺穿行其间,从容为参观者介绍、讲解。汉中藤编以青藤、竹、木为原料纯手工编制,产品大到桌椅沙发,小到扇子摆件,以其工艺复杂、成品精美、环保耐用而久负盛名。2021年5月,汉中藤编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陈良顺家族几代人传承汉中藤编技艺,持之以恒地打磨技艺、开拓市场,名气逐渐叫响一方,产品畅销海内外,曾为多个世界知名品牌定制藤编“伴手礼”。他致富不忘乡亲,积极吸纳乡村劳动力进行藤编生产,既传承了藤编技艺,又助力了乡村振兴,已带动760余户农户增收。

陕西良顺匠心实业有限公司产品展厅一角。原韬雄摄

“上阵父子兵”。如果说,陈良顺身上体现了非遗技艺的传承,那么他儿子陈凌凯,则展现了年轻人如何为非遗产业的发展注入新活力。

90后大学毕业生陈凌凯,现任陕西良顺匠心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非遗技艺,传承之上如何创新?陈凌凯对此颇有心得。他着重谈了两点:一是“年轻化”,公司吸纳一批90后参与产品研发,其中不乏美术设计的专业人才,他们结合最新流行元素,提出产品策划,再与懂工艺的老师傅讨论、碰撞,新老结合擦出创新火花,新品接连不断;二是“拥抱电商”,品牌入驻各大电商平台,乘物流行业发展的东风,将藤编“大件”卖到千里之外的顾客家中。点开公司的官方店铺,只见“买家秀”里,素净优雅的藤编家具和各种家装风格相得益彰,消费者纷纷点赞。如今,电商销售已经占到公司总销售额的六成。

据悉,目前汉中市南郑区共有藤编企业3家,年产18万余件,产值6000万元。而这小小藤条的“华丽转身”,只是汉中非遗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在汉中,除汉中藤编外,还有汉调桄桄等7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了加强非遗生产性保护,汉中市建成省级非遗工坊10个、生产性保护基地8个,帮助重点企业获得自主出口权,推出各种非遗展示展销和电商营销活动……今日汉中,正聚力发展壮大特色产业,更好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汉调桄桄表演者正在进行网络直播。马涌摄

关键词:
最新动态
相关文章
陕西汉中:小小藤条,编出乡亲致富路 |...
中信银行合肥分行助力安徽区域经济大发...
中信银行合肥分行成功举办“桐新同创·...
硬核实力!亿信华辰睿码主数据管理平台...
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华厦模式”成功走...
广州官宣“认房不认贷”,300万房贷月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