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化法院审判辅助事务集约中心。方江琪 摄
2021年以来,浙江省开化县人民法院积极探索审判辅助事务集约化改革,通过集约化配置审判资源、专业化管理辅助事务、数字化提档审判动能,推动形成“人员专精、事务集约、权责清晰、监督有力”的“点线面”三位一体审判辅助事务集约化模式。
(相关资料图)
“今年上半年,我院案件平均审理天数同比减少7.71天,结案率同比提升14%,12个月以上长期未结案件全部清零……”开化法院院长王勇介绍。实行审判辅助事务集约化管理,让法官和法官助理得以脱离繁杂的辅助事务,集中精力专注审判工作,从而实现审判质效的提升。
■找准资源整合切入点
实现辅助事务力量优化
“老百姓办事情最怕的就是麻烦、拖延。”今年2月21日,全国人大代表郑裕财到开化法院走访调研,在听取了审判辅助事务集约化改革情况介绍后评价说,“推行审判辅助事务集约化改革,不仅简化了办案流程,减少了审理期限,还方便了群众办事,是真正为群众办实事的一项举措。”
按照人岗相适、归类集中、统分结合的原则,开化法院将点多事杂的辅助事务以相同合并或相近集中的方式分成若干个环节,并将原先分散于各部门的21名书记员整合至审判辅助事务集约中心,统一管理、统一调配,编入流程管理、集约送达、卷宗数字、执前督促4个分中心,借助信息化手段集约办理诉前、诉中、诉后三大环节20项审判辅助任务。
“集约化之前,我们都是采用‘一案一书记员’模式,从最开始的立案到最后的结案归档,都是由一个书记员跟进,流程繁琐复杂。一些新来的书记员没有经过系统的培训,经常会在各环节出现错误。”在书记员岗位9年的集约中心排期组组长吾倩深有感触。
“实行集约化改革后,每个书记员只需做好自己负责的一项工作,减少了工作失误,实现了业务系统粗略掌握向专项业务熟练精通转变,真正提高了工作效率。”吾倩表示。
开化法院还制定出台了实施方案,将诉讼流程拆分为7大环节48项子任务,厘定辅助人员权责清单、任务清单、负面清单三张清单,制定内部操作指引和工作流程管理办法,并建立健全部门协作、内部流转两项工作机制,形成审判辅助事务发起、接受、办理、反馈等全链条环式集约路径。
“为进一步节约司法资源,我院以具体辅助事务是否需要相应的司法专业能力为标准,将审判辅助事务划分为专业性与一般性审判辅助事务。”开化法院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汪志灵介绍,对于立案信息录入、扫描编目等一般性审判辅助事务,该院积极探索采用市场化外包,将非审判核心事务从法院职能中剥离,将有限司法资源投入到专业性的审判核心事务。
除此之外,开化法院组织开展审判辅助事务相关业务培训18次,并举行书记员技能大比拼,及时整改问题,逐渐建立起了一支职责明晰、管理规范、优质高效、正规稳定的职业化审判辅助队伍。
■系牢流程再造保障线
实现辅助事务效能提升
“这么快就拿到了货款,真的太感谢了!”日前,一起买卖合同纠纷案件的当事人谢某在收到被告的转账后,对承办法官连连道谢。
该案立案后,开庭前及开庭后所有事宜均由审判辅助事务集约中心统一办理,从排期到结案仅用时15天。
“之前是由法官团队负责案件全流程办理,很多事务性劳动占据了法官大量工作时间。而现在,像该类案件诉前3天完成排期送达,诉后7天内执前督促履行,大大缩短了全流程办理时间。”该院审判辅助事务集约中心负责人姚斐杰说道。
开化法院充分释放无纸化办案红利,推动排期开庭、材料送达、案卷归档等10余项工作流程线上流转,实现“一屏看全程”“一键到下步”,所有诉讼案件平均1.2天内完成排期并流转,辅助事务平均耗时下降40%。
“实行集约化以后,法院运用数字化手段,能精准查询当事人电话和居住地址,让当事人无法逃避,节约了很多成本!”一起民间借贷纠纷案件原告代理律师吴某表示。
2021年9月,由吴某代理的一起民间借贷纠纷案件,经谢某多次微信、电话催讨无果,无奈之下,只能将李某起诉至法院。因被告李某为躲避债务,更换了手机和微信号,集约中心的书记员余文龙无法与其联系。
于是,余文龙登录“审判云智辅”应用平台,查询到了李某的电话号码和居住地址,并迅速电话联系了李某,发送诉状副本等材料,并告知开庭时间。案件生效时,执前督促组工作人员电话告知李某拒不履行判决义务的后果。李某知晓严重后果后,很快清偿了债务。
“在实行集约化以前,我们送达工作一般都采用电话、邮寄、上门送达等方式,经常会因为找不到人而送达失败。现在我们可以通过智能送达模块发起送达任务,自动获取当事人最新联系方式及送达地址,选择需送达文书及送达方式后,一键即送即达,大大提升了我们工作效率。”该院审判辅助事务集约中心送达组组长汪蓁说道。
今年以来,开化法院借助衢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在办案办公平台上开发的“审判云智辅”应用,对送达、扫描、排期等11个环节以“工单”形式派发任务,各项事务均可留痕、管理、追责。
“审判云智辅”智能送达模块,实时对接平台数据,将公安、市场、金融机构等各部门系统中登记的当事人信息共享,叠加地址智能分析、送达方式智能推荐等智能化手段,多渠道智能化送达模式共享,及时通过手机APP及时上传送达情况,切实解决送达难现象。目前,“审判云智辅”共辅助送达案件1478件,进行送达界定5212次,辅助民事送达5929次,辅助线下形式送达985次,案件公告送达率仅为0.53%。
与此同时,为形成审判辅助事务工作闭环管理,开化法院建立执前督促工作组,对调解分期履行的案件,到期时及时进行提醒。逾期后仍未履行,原告愿意给予宽限期,承办法官将对被告开展执前督促教育,讲解拒不履行生效裁判文书的法律后果,促成就地履行。今年以来该院已开展日常执前督促教育200人次,当场履行11件,部分履行79件,执行收案量同比下降16.24%。
■拓宽管理重塑覆盖面
实现辅助事务监督闭环
“未能及时送达,导致延长案件审理期限。”
“书记员未及时反馈案件生效情况,导致申请执行人无法申请执行。”
“书记员不了解案情,通知开庭时遗漏了部分诉讼参与人,导致案件不能如期开庭。”
“2021年7月,华埠人民法庭受理多起被告为王某的买卖合同纠纷,因王某下落不明,最终只能进行公告送达。2021年10月,民庭受理了一起被告为王某的股权转让纠纷,集约中心无法查询之前华埠法庭的送达信息,在不能电子送达的情况下先行邮寄送达,退件后上门直接送达,确认无法送达后再转公告送达,这样既重复劳动又浪费时间。”
……
针对集约中心运行以来的问题反馈,开化法院组织开展分析研判,进行分析研判、对症下药,建立辅助事务电子台账,设置事务交接工作流,事务交接、事务督办、办理反馈等跟踪到人,实现流转节点经办人、办理时长、交接时间等信息的可视化、全留痕,并依托后台数据对辅助人员工作量智能把控,实现各流程节点信息动态过程共享共用流转,确保各项工作留痕管理、全程可溯、便于监督。
开化法院还成立由院长任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设立集约化改革工作专班,集中处理关于诉讼辅助事务流程再造的意见建议、争议处置等事务,视情提交党组会、审委会、绩效考评办、评查办等进行后续处理。目前,该院已开展工作例会13次,分析问题和困难18项。
“集约化改革前,员额法官首当其冲要对案件裁判结果终身负责,改革后最大的改变是树立了‘谁实施谁负责’的理念,合理界定了审判辅助事务范围和审判核心事务范畴,细致地划定司法责任,消除员额法官的后顾之忧。”王勇介绍。
日前,在一起上诉案件移送时,法官助理通知集约中心书记员后,因集约中心书记员未交接好,导致上诉案件移送天数过长。开化法院通过司法监督发现后,立即调查情况,对该书记员进行问责处分。
为实现全流程闭环管理,开化法院实行集约中心“分事定责、分责评判”的追责问责机制,配套出台内部考核办法,围绕工作业绩、纪律作风、审判管理三大项目,合理设置权重比例,加大辅助事务岗考核力度,以制度促规范,保障诉讼案件规范、及时、高效办理,已进行考评8次,并对3名考评末位人员进行待岗技能培训。
此外,该院还建立案件质量定期评查制度,重点监督检查流程节点录入、文书替换频繁等工作落实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实行案件办理全流程提醒、通报,形成责任闭环,倒逼工作质量提升,目前已发布评查通报14期,督促8项问题整改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