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①:上虞区法院召开行政行为合法性AI预诊应用上线暨操作培训推广会。
【资料图】
图②:上虞区法院行政庭干警前往梁湖街道拆迁现场开展勘验。
图③:上虞区法院行政庭干警在梁湖街道征收指挥部,指导街道工作人员运用数字化项目,对拟作出的拆迁行为进行合法性预诊。
图④:上虞区法院借助“共享法庭”(区行政中心服务站)线上开庭审理一起行政案件。
近年来,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人民法院深入挖掘利用司法判例大数据“富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将“枫桥经验”运用到行政争议源头化解工作中,变治“已病”为防“未病”,有效助力行政诉源治理、法治政府建设,全力打赢行政诉讼源头化解攻坚战。
AI预诊
事前分级预警
“这下拆起来就顺利了,关键还便捷高效,手机上操作就能拿到‘体检报告’。”绍兴市上虞区梁湖街道重点工程办主任陈银华感叹。
梁湖街道是上虞打造城南休闲生活区的主战场。随着城市化进程推进,梁湖街道拆迁任务重,提升改造工程涉及地域广,多个行政村数百处房屋的征迁工作涉及一些违法建设。如何集中拔除这批“硬钉子”,依法高效推进拆迁进程,是摆在征迁指挥部面前的现实难题。
关键时刻,“行政行为合法性AI预诊”数字化应用发挥了积极作用。该应用系上虞区法院针对涉土地征迁和拆违领域行政诉讼多发、败诉率较高的突出问题,以强制拆违和土地征收背景下的强拆行为为切口,开发建设的前端预诊防范数字化应用。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只要通过浙政钉或PC客户端录入相关信息,即可自动生成合法性诊断书,对拟作出的行政行为分“红黄绿”三级风险等级评定,并对潜在风险点予以明确提醒。
“做出限期拆除决定书前未确定房屋权利主体!”按流程登记完事件特征信息并上传现场照片后,陈银华很快就收到了一份黄色“中风险”AI诊断书。根据诊断书上的风险提示内容,街道工程办马上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顺利推进了后续的拆迁行为。
应用上线后,为加强推广,上虞区法院起草并推动区委依法治区办同步出台了《关于构建行政行为合法性AI预诊应用协作机制的意见》,规定各区级行政执法部门、乡镇(街道)在实施强制拆违类行政行为和土地征迁背景下的拆除房屋行为之前,或者上述行政行为尚处于过程性阶段中,应当主动通过该应用进行合法性AI预诊。当风险等级为中或高级时,由项目涉及职能部门会同区委依法治区办会商讨论通过后方可实施,未通过的不得擅自实施,区委依法治区办负责协调监督应用工作,并通过定期通报强化监督考核。
自2022年8月上线以来,该应用已对8个乡镇街道的218起强拆行为进行合法性AI预诊,排查出中风险强拆行为1起,成功阻却高风险强拆行为2起。截至2022年11月底,全区涉强制拆违和土地征收背景下的强拆行为一审行政诉讼收案数同比下降45.16%,高质量完成了行政复议、诉讼案件数量和行政机关败诉率“双降”的目标。
“掌上法宝”
实时在线问答
“拆违工作不仅涉及城乡规划法等多部法律法规,还要吃透市里甚至省里的诸多相关条例细则,实在是一个复杂的规则体系,我们一线经办人员迫切需要实时的法律咨询服务。”上虞区百官街道办事处副主任赵雪丰说,特别是现在征迁情况较多,基于该背景下的拆违,“吃不准”的时候就更多了。
“‘行政行为合法性AI预诊’的‘掌上法宝’子场景就是要解决‘吃不准了找谁问’的难题。”上虞区法院行政庭庭长孙科为介绍说,“掌上法宝”子场景搭建了法律规章信息库,通过对相关法律法规条款的深入分析,对241篇由浙江省各级法院作出的涉土地征迁和拆违生效判决书进行打标,共识别名词1291个、归纳标签数据3855个,经过“信息抽取—知识融合—知识表示—知识推理”的不断迭代更新,初步建立了从获取、融合到推理的完整知识图谱。
目前,该应用可结合具体实际情况,剖析具体拆违行为每个环节每个步骤的一般要求、操作流程和主要风险点,用户只要登录浙政钉客户端,主界面“强制拆除违法建设的具体步骤?”“房屋征收如何进行调查摸底?”等常见问题就一目了然,用户还可以点击AI机器人输入个性化问题一键咨询,后台会自动提取关键词并智能分析匹配,给出具体的指导意见。
“经小A分析,历史上以上问题100%败诉,0%胜诉!”在东关街道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运河古纤道周边拆违整改行动中,AI机器人给出了如上建议,有效避免行政机关作出可能存在重大程序瑕疵的行政决定。
“这个智能问答还挺靠谱,操作也方便,每次遇到不确定的问题,我就打开手机求证一下。推送的典型案例也很有针对性,为我们一线工作人员起到了很好的向导和预警作用,就像对面有一个经验丰富还可以实时请教的‘老师傅’。”赵雪丰表示。
“服务保障政府清障拔钉等中心工作,往往需要我们在必要时给予行政机关一些法律意见,但期间的尺度对一线法官来说并不容易把握。”孙科为坦言,“现在有了‘掌上法宝’,引导乡镇街道通过应用完成风险预诊或咨询,较好地化解了法院作为靠前介入和居中裁判两种不同角色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数字化
提升治理效能
“伴随棚户区改造、项目建设拆迁等工作,征地拆迁案件表现出集中高发态势,‘一人多案’‘一事多案’等群体性现象明显……建议行政机关进一步优化和改进行政执法方式,完善‘裁执分离’工作,提升执法人员程序规范意识,将数字化效能全面转化为治理效能。”2022年9月8日,上虞区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推进会暨府院府检联席会议召开,会上上虞区法院通报了全区2021年以来的行政诉讼和行政争议调解工作情况,并在会后发布了《行政审判白皮书》,对全区的行政审判工作情况进行全面分析。
以问题为导向是“枫桥经验”的精髓之一。近年来,上虞区法院针对行政诉讼高发多发领域,通过制发行政审判白皮书、司法建议、培训讲座、典型案例等方式,监督和支持行政机关依法行政,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行政争议。如针对2022年上虞区的全域土地整治、重大交通项目建设等重点项目工程,上虞区法院积极参与编制《土地征收拆迁法律指引》等文件,逐项梳理行为规范要件和高发诉讼风险点,完善源头防范、会商前置、决策支撑、司法裁判指引等机制。上虞区“法治保障集体土地征收”项目获评浙江省县乡法治政府建设“最佳实践”。
“行政纠纷一头连着政府,一头连着老百姓。作为法官,既要托起官与民的天平,更要架起官民和谐的桥梁。通过仔细分析司法大数据,变‘司法后端干预型’为‘司法前端介入型’,可以有效避免行政纠纷进入诉讼程序,造成官民对立。”孙科为说道。
在一起行政强制案件中,上虞区崧厦街道办事处在未与某生猪养殖场谈好征迁补偿的情况下,作出《责令限期撤离通知书》,要求其自行搬离。法院审理中发现该通知书存在实体及程序问题,遂发出败诉风险预警及和解建议,建议行政机关自行纠错,有效促成案件以撤诉方式结案,实现争议源头化解。2022年以来,上虞区法院坚持主动报告、靠前预警,对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社会影响较大的重大行政纠纷,主动向党委、政府报告,就房屋拆迁、行政执法、社会保障等领域发出司法建议、预警信息20余份。
除了为党委、政府及行政机关依法行政提供数据分析和司法建议外,上虞区法院还根据数据分析结果,结合全区“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需求,有针对性地提供司法服务。如针对全区涉不动产类行政纠纷案件数量多、类型化特征明显的情况,在自规局设立不动产登记服务站,利用该平台实现信息共享、沟通协调、争议化解;针对重点征地拆迁项目行政纠纷多发的情况,发挥“共享法庭”延伸司法服务的触角功能,在区行政中心、重点征地拆迁项目所在地设置“共享法庭”,对征地拆迁工作进行驻前服务。
“一屏感知”
协同共治共管
“这下我们对全区各乡镇街道的拆违工作监督协调起来就有数了,不仅仅是面上了解,而是具体到每一起拆违行为甚至每一个环节的信息,只要登录应用管理后台就可以一屏感知、一键获取。”上虞区委依法治区办副主任、区司法局局长吴自强感叹,这在之前是不可想象的事情。
除区委依法治区办外,人大、纪委等其他监督机关也陆续接入了管理后台,通过政务外网访问,就能看到全区各乡镇街道的预诊拆违事件数量、风险预警等级、决定作出机关数量和高频词等关键信息的全景图展示,快捷掌握全区整体的实施运行情况。
“数字化改革不是简单的线下业务线上办理,其核心是要实现流程再造、制度重塑。”上虞区法院院长朱淼蛟介绍说,一方面,该应用打通了行政执法与行政诉讼之间的数据壁垒,主动将人民法院参与社会治理的环节进一步向前端延伸,推动行政行为合法性预诊前置为必经程序,变“选答题”为“必答题”。另一方面,又做到了横向拓展,为区委依法治区办、人大、纪委、检察等单位的关注和监督提供便利,构建起法院、政府和监督机关之间数据联通、应用联动的行政执法、司法多跨协同机制和风险全程预警监督新模式。
通过制度重塑和多跨协同,上虞区法院打造全流程闭合式的行政行为预警监督体系,形成全局一屏掌控、执行一贯到底、监督一览无余的高效协同工作场景,推动建立“行政行为预诊先行、争议实质化解优先、法院诉讼纠纷断后”的多元协同联动新格局。
“相信随着纳入知识图谱的法律法规和司法判例不断增加,计算机AI算法在不断地学习积累后,合法性AI预诊的准确性会越来越高,智能问答的针对性会越来越强,法院、政府和监督机关之间的协同监督也会变得更加顺畅。下一步,我们将继续迭代升级,不断扩大预诊的具体行政行为适用范围,推动行政行为‘预警—整改—监督’闭环管理机制落地生效,真正实现行政争议的源头‘智’理。”朱淼蛟对此信心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