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内蒙古自治区锡林浩特市人民法院诉前调解中心采取“两大招”,成功化解案件近1700件。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第一招:“完善机制、设立机构、借力联调”三项举措 打好诉源治理组合拳
完善工作机制,让诉源治理有章可循。该院先后制定《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实施方案》《诉调对接工作流程管理办法》《诉调对接中心工作规则》《锡林浩特市诉前调解工作指引》等工作机制;与市政法委联合制定《锡林浩特市关于建立多元化纠纷解决诉调对接机制的指导意见》,并印发至各成员单位,将诉调对接工作成效,纳入市直相关部门党政领导年度考评内容,完善矛盾纠纷诉源治理工作机制。
创新治理手段,让诉源治理有方可行。成立全区首家集心理、法理、情理、智理“四理”通调的“温馨驿站”品牌调解室,对婚姻家庭纠纷进行诉前调解。开通《心理法理微信在线咨询平台》,设计《婚姻家庭关系调查问卷》,受邀在锡林郭勒盟广播电视台《女性时空》进行专题访谈。自2006年7月成立以来,共受理矛盾纠纷案件4566件,调撤率达72%,化解了大量家事矛盾纠纷。
搭建联调机制,让诉源治理有力可借。构建“三调联动”“五所一庭”联调机制,助力解决类型化纠纷。在全盟率先成立交通法庭并入驻市交警大队,法庭与交警部门、司法局人民调解委员会构建“三调联动”,就机动车交通事故案件先行开展诉前调解,合力化解交通事故纠纷。白音锡勒人民法庭与苏木(镇)司法所、公安派出所、草监所、土地所、林业公安派出所建立“五所一庭”联调机制,多方化解牧区矛盾纠纷。今年以来,依托两项机制共受理案件170余件,其中以调解方式化解90余件,让诉源治理有力可借,成功打造了“多元调”新模式。
第二招:坚持“公正到位、效率到位、专业到位、服务到位” 奏响诉源治理和谐曲
诉源治理公正到位,解决纠纷法院撑腰。今年以来,该院诉调对接中心诉前调解分流率达40%以上,较去年同期相比上升10个百分点,近一半的诉讼案件导入调解程序。特别是注重充分利用“人民法院调解”线上平台,在调解成功的1700余案件中,线上调解成功率近90%,与去年同期相比上升12个百分点,大量矛盾纠纷通过线上调解方式化解。
诉源治理效率到位,矛盾调处快人一步。与传统审判程序相比,诉前调解具备更加高效的程序优势。诉调对接中心调处各类矛盾纠纷一般需5天左右,最快在数小时内化解,平均每天可成功调解9起案件;与此同时,对调解不成功被导入速裁程序的案件,平均审理期限仅为18天,真正实现了诉前调解的高效便捷,既为解纷加速,又为审判减负。
诉源治理专业到位,行家里手化解矛盾。该院与银保监局、人社局、退役军人事务局等十余家政府机构,盟人民银行及各商业银行等十余家金融机构,盟民商事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市物业管理协会、锡林郭勒盟知识产权纠纷调解委员会等群众组织,联合制定印发10项各大领域矛盾纠纷化解实施意见和工作实施方案。另外,与市政协联合成立“政协委员调解工作室”,推行“政协+法院”调解模式,联合化解矛盾纠纷。与此同时,不断加强调解力量,在现有5名调解员中,特邀“内蒙古金牌调解员”1名,其他4名调解员全部由本院退休法官组成。在日常工作中,受理案件后及时按纠纷类型进行行业分类,随后对接相关领域部门专业人员联合进行调解,共受理此类纠纷1500余件,调解成功率达40%以上,使得矛盾化解更加专业、高效。
诉源治理服务到位,解纷止争惠民暖心。该院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手段,在全盟法院率先投入使用“24小时自助便民诉讼服务中心”,开通自助服务和人工服务功能,满足当事人对诉讼指引、风险评估和卷宗查询等多元化司法需求;同时,在便民服务区放置应急物品,配备自助打印机和各种诉讼文书模板,供当事人使用,切实把司法便民利民举措落到实处。
锡林浩特市人民法院将继续秉持公正司法、司法为民工作理念,坚持调百家事、解千家愁、暖万人心的责任与担当,始终把老百姓的烦心事挂在心头,深耕细作社会矛盾纠纷诉源治理,努力向党和人民群众交出满意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