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
近年来,青海省西宁市城西区人民法院积极融入党委领导下的社会治理大格局,在青海省高级人民法院、西宁市中级人民法院的有力指导下,创新和发展新时代的“枫桥经验”,加强协同联动,扩宽多元解纷“朋友圈”,坚持能动司法深化基层共治,不断推进“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精准、便捷、优质的司法服务。
(资料图片)
“法院+劳动监察”
携手联动破解讨薪难
城西区法院是如何构建诉源治理新格局的?7月24日,记者走进城西区法院诉讼服务中心,在这里寻找答案。
今年3月,城西区法院立案庭(诉讼服务中心)升级改造完毕,专门成立诉调对接中心负责诉讼与诉前调解的衔接,并统一管理所有委托社会力量组织诉前调解的案件。
“我们只是普通的打工人,工资已经被拖欠了几个月了,希望今天真的能够解决问题。”3名工人向法院干警诉说着讨薪之苦。
原来,西宁某茶行要改造店内水电,茶行老板将工程外包给第三方,第三方雇了3名工人,工人工作了100多天后,水电改造完成,老板却只支付了少部分工资,剩余工资拖欠不给。
3名工人多次催要无果,投诉至西宁市城西区劳动监察大队,经过劳动监察大队调查,确认了劳务费欠款数额后,立即与城西区法院启动“法院+劳动监察”诉前调解联动机制。最终,双方当事人在诉前达成了调解协议并得到法院确认,这起劳务纠纷在一天内解决,有效保障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城西区法院立案庭庭长告诉记者,4月17日,城西区法院与城西区劳动监察大队签订《劳务纠纷诉调对接工作合作备忘录》,针对劳务纠纷易发、多发的情况,建立诉调对接工作机制,形成化解合力。5月以来,通过“法院+劳动监察”的联动协调,诉前调解劳务合同纠纷案件79件。
“法院+金融”
无缝衔接助力诉源治理
城西区法院携手金融监管部门共建“法院+金融”平台,推动法院与银保调解中心无缝衔接。2018年11月和2021年6月,张某向某银行西宁分行申请了两张信用卡,信用卡额度是6万元,还款日为每月1日。信用卡激活后,某银行西宁分行依约履行发放借款的合同义务,但张某未按合同约定履行还本付息义务。直至今年3月,张某欠某银行西宁分行借款本金、各项利息共计129338.43元,某银行西宁分行多次催付,至今未还。
对此,某银行西宁分行诉至城西区法院。经城西区法院调解,双方当事人达成一致意见,于今年7月还清。“城西区法院以诉调对接中心为依托,着力完善金融纠纷诉前调解机制,充分发挥‘诉前调解+司法确认’金融纠纷化解模式的优势作用,集中开展金融领域诉源治理。”城西区法院立案庭庭长说。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随着金融机构相继落户,使得城西区成为全省金融机构最多、分布最密集、金融活跃程度最高的现代金融集聚区。今年,城西区法院先后两次邀请省银保监局和辖区金融机构代表召开金融领域诉源治理座谈,旨在实现“法院+金融”的良性互动,构建金融纠纷化解共治、共建、共享的模式,以高效、便捷、公正、低成本的金融纠纷快速化解新途径,为金融消费者和金融机构提供更优质的司法服务。
“法院+市场监管”
源头堵漏优化营商环境
购买健身课程被擅自更换私教,预付费卡未激活却被擅自停卡……预付式消费类服务合同案件频发,教育培训行业和美容健身行业中预付费纠纷相对多发,纠纷原因主要是经营者履行合同失当且存在经营者“跑路”现象。
当下,部分经营者在收取消费者预付款后,以会员卡、电子消费档案等代替凭据或合同,导致发生纠纷时消费者就服务内容、服务标准等举证不能。
家住城西区的王先生就遭遇了这类纠纷,他在某教育培训公司支付培训费7800元,为子女预报了104节课时培训课,报名后仅上了1次课(2节课时),该培训机构就再未恢复上课。经王先生核实,该培训机构的营业场所已经关闭。
这只是预付式消费纠纷的一个缩影。为有效防范和化解市场监管领域安全风险,高效开展市场及监管综合治理工作,城西区法院与城西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召开座谈会,共商“法院+市场监管”协同机制。城西区法院立案庭庭长说:“持续推进市场监管领域的协作联动,加强沟通、增进共识,才能促进辖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合力营造公开、公正、公平的法治化营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