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航班到签证,从移动支付到景点预约,外国人入境游仍有多重痛点待解
文 | 《财经》实习生 翟芳雪
(相关资料图)
编辑 | 王静仪
2023年的旅游业,在后疫情时代百废待兴的经济大环境中,像冬天里的一把火。只是国内游和出境游都火了,冬天却全留给了入境游。
相关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1-6月,北京市入境游客仅为40.79万人,不到2019年全年的11%。同期,上海市入境游客数量为124.15万人,仅占2019年全年的13.8%。
文旅部报告显示,今年第一季度全国旅行社入境旅游接待人次仅为5.2万,2019年同期则为370万人。
入境游遇冷,问题出现在哪里?
航班太少太贵、签证办理太繁琐、酒店不接待外宾、移动支付用不了……这些问题拖慢了入境游奔跑的速度。
但问题的解决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随着中国后疫情时代下旅游体系的不断成熟,与信息全球化带来的数据联通,中国入境游的振兴还大有希望。
北京上海上半年入境人数仅恢复十分之一
防疫政策优化调整后的2023年,似乎迎来了旅游业报复性的爆发。国内游有红极一时的淄博烧烤和延吉旅拍,出境游有刷屏社交平台的泰国夜市。
中国旅游研究院预测,这个暑期将是过去五年来最热的暑期,预计6、7、8三个月国内旅游人数达18.54亿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2万亿元。出境游也在强势回温,上半年出境游目的地共计接待内地(大陆)游客4037万人次。
然而,比起“走出去”的火热,中国旅游业在“引进来”上仍是寒冬。
2010-2021年我国入境游客接待情况(数据来源:中国旅游研究院)
注:由于缺乏官方数据更新,全国入境游客数量只统计到2021年
疫情爆发后,我国入境游客数量急剧减少。这既与全球大流行病带来的健康危机有关,在很大程度上也受到中国十分严苛的入境审查影响。
在防疫政策优化调整后的2023年,中国入境政策慢慢松动,逐批放出回国入境免核酸始发国家名单。但是,这对入境游的催发效果并不明显。事实上,在疫情爆发前的2019年,北京市入境游客数量与前几年相比就已经略显颓势了。
在解封后的2023年上半年,中国入境游并没有迎来想象中的井喷式回流。北京市统计局数据显示,1-6月,北京市入境游客仅为40.79万人,尽管已是2022年全年的两倍,但不到2019年全年的11%。
据统计,北京入境游客的主要目的为观光游览、休闲度假、探亲访友、保健疗养、购物娱乐、学习交流、会议培训或开展经济、文化、体育、宗教等活动。
在入境游客中,港澳台同胞占比较大,为21.4%。其余游客来源国比重较大的有美国、俄罗斯、德国、英国、蒙古、日本等。
这样的情况在入境旅游更为发达的上海也出现了。今年上半年,上海市入境游客数量为124.15万人,仅占2019年全年的13.8%。
在全国范围内,文旅部报告显示,今年第一季度全国旅行社入境旅游接待人次仅为5.2万,2019年同期则为370万人。
航班管家提供给《财经》的数据显示,2023年7月入境中国大陆前五名的出发地国家(地区)为:中国香港、中国澳门、泰国、日本和韩国。
这其实与出境游的热门目的地基本吻合。此番究竟是境内外游客的双向奔赴,还是国内出境旅客的回游,外界不得而知。但明确的一点是,入境游确实没有跟着大部队回温。
电影《独行月球》中有一句台词:“299个人都撤了,地都拖干净了,就把我给落下了。”用到入境游身上,这种孤独感也有一些恰如其分。
但这是为啥?出游大潮都带不动的入境游,究竟发生了什么?
入境游有多重痛点待解
挡在境外游客面前的第一道关卡,就是入境。而入境有两大门槛,一是航班,二是签证。
国际航协理事长威利·沃尔什曾对《财经》表示,俄罗斯的空域关闭和长途宽体客机的交付延迟,叠加起来影响了中美航线的复苏,以至于亚洲与美国之间的航线要通过中东地区来转机。
图/IC
此外,多条国际航线受到空域管制影响,只能改变航道选择绕飞,耗时和燃油量增加近一倍,降低了航空公司开行更多航班的意愿,也大大加重了境外游客的来华成本。
假如一名德国等发达国家旅客愿意在路程上多花费时间和金钱来华旅游,TA也很有可能会被长达16页的签证线上申请表格击退。
以美国为例,为了取得签证到中国,美国公民需要有来回机票和至少三晚住宿安排的证明文件,或由中国公民或组织发出的邀请信。而前往中国台湾、中国香港、新加坡、日本和韩国可免签证,去老挝、柬埔寨和印尼则申请落地签证即可。
进入中国后,语言、支付等细节上的不同,也成为入境游的痛点所在。
首先是住。有旅游业内人士透露,国内旅游酒店由于在疫情期间亏损严重,价格浮动普遍较为随机灵活,故而无法给对接境外旅客的旅游团稳定的住宿价格。但入境游通常有较长的计划周期,这也使得酒店对境外旅客的报价存在很大的变动风险。
此外,中国酒店接待外宾需要具备一定的资质。为了保证这些外国游客自身的安全,以及为了保证国家的安全,中国制定了外国游客来华住宿要求的规定:只有符合国家安全要求的旅馆,才有资格接纳外宾。而根据携程平台数据,72%的境内酒店不能接待外国人。
图/IC
其次是买。在中国,大多数商超购物、餐饮、酒店住宿、交通出行等商户都使用移动支付收款,缺少现金的储备,甚至有的店铺打出“不收现金”的字样。但移动支付在境外的普及程度并不相同,境外身份信息认证需要的文件繁多,审查也较为严格,给境外旅客设置了较高的门槛,这也成为入境游的一大痛点。
最后是玩。许多热门景点,如长沙市省博物馆、苏州寒山寺等都需要提前在微信小程序上预约。但是很多境外游客都不使用微信,甚至下载好微信后发现,预约程序并不兼容护照和外国游客姓名。这给外国游客带来了糟糕的体验。
另外,境外舆论场的变化,使部分人对中国抱有微妙态度,这也给入境游带来一些压力。
“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来说,入境旅游都是旅游发展的根本。”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主任宋瑞这样认为。
事实上,入境游的困局正在向内突破。
今年7月20日,微信支付宣布,已开放中国境内绝大部分商户支持境外卡消费,范围覆盖餐饮、交通、商超等日常消费领域。并支持扫码、被扫、微信小程序、免密代扣等多种支付方式。其目前支持的境外银行卡组织包括Visa、Discover Global Network(含Diners Club)、JCB、Mastercard等。
支付宝也在7月21日表示,支付宝上绑定境外卡后,可以全国使用。目前支持的境外银行卡组织与微信支付基本一致,使用便捷性上已与国内用户同步,在可用支付宝消费的地方均能使用。
图/IC
宋瑞呼吁,政府要起到重要作用,从改善整体环境、重构产业运行规则、出台专门激励政策、留住并培养人才四个方面入手,促进入境游的持续发展乃至高质量发展。
入境游的未来会如何?《人民日报海外版》这样评价:
“长远来看,在各项利好政策的持续推动下,入境游市场将迎来全新契机。提升国内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品质、关注城市旅游品牌的构建、创新推动国际传播等举措,是在愈发激烈的全球旅游目的地竞争下的必经之路。”
责编 | 张雨菲
题图 | 视觉中国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