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草木葱翠,忠州大地的乡村田野一片生机勃勃。在“三峡橘乡”国家级田园综合体,闪动着重庆市忠县人民法院新立人民法庭法官化解土地纠纷的身影;在特色旅游景点石宝镇,回响着汝溪人民法庭法官调解游客纠纷的声音……
近年来,忠县法院准确把握人民法庭职能定位,切实找准司法服务保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结合点、着力点,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发挥审判职能,助力乡村产业“旺起来”
(相关资料图)
推进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关键。忠县法院充分发挥人民法庭“前哨站”作用,及时化解涉“三农”领域、农村土地“三权分置”等纠纷,稳妥处置涉农户、经济合作社、农村电商等新兴农业经营主体案件,服务农业产业创新发展。
“半城山水满城橘”,这是古人对忠县广泛种植柑橘的形象描述。但近年来,因柑橘种植引发的土地纠纷时有发生。某农业公司承包了杨某等60余户农户的承包地,种植柑橘等果林作物。不料,自2020年开始,农业公司因管理不善,一直拖欠流转费。双方多次协商无果,杨某等农户诉至法院。
“流转土地种植果树对企业和农户来说都是好事,大家要加强沟通,协商解决纠纷。”在征得当事人同意后,翠屏人民法庭法官王啟芳组织召开协调会,详细听取各方意见,提出解纷建议。最终,双方达成分期支付流转费的方案,既维护了农户合法权益,又为农业公司恢复经营争取了时间。
“在工作中,我们还通过发送司法建议、一对一上门走访、建立‘法律风险点+典型案例’制度等方式,协助党委、政府、行业主管部门堵塞管理漏洞,护航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忠县法院审管办负责人告诉记者。
丰富便民举措,保障乡村民生“实起来”
“老人家,我们为您填写了口头起诉登记表,根据几姊妹协商的结果,拟定了调解协议,我念给您听。”近日,新立法庭法官刘秋菊一行来到谢婆婆家中,就老人赡养问题开展上门调解。
通过刘秋菊耐心地做工作,子女们同意每人轮流赡养母亲三个月。为巩固纠纷调解成果、减少当事人奔波,刘秋菊现场办理立案手续,仅半天时间,就调解好了纠纷。
为进一步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司法服务,忠县法院因地制宜抓牢人民法庭建设,健全完善“庭、站、点、员”四位一体诉讼服务网络,深入落实上门立案、网上缴费、远程庭审等便民举措,扎实做好司法为民“最后一公里”。
“小法庭也可以做大文章。”该院相关负责人说,“我们还结合辖区实际,开展‘一庭一品’特色法庭创建活动,努力满足群众差异化司法需求。”
翠屏法庭因干警均为女性,被当地群众亲切地称为“女子法庭”。在创建活动中,干警们充分发挥柔性司法优势,围绕亲情释法说理,妥善化解家事纠纷,最大限度修复破裂情感。
强化多元解纷,赋能乡村治理“强起来”
近日,在石黄镇司法所调解室里,白石人民法庭法官与石黄镇派出所、司法所工作人员坐在一起,正调解村里的一起案子。村民邓某打除草剂时,不慎将农药喷洒到了旁边胡某家种植的豌豆上,胡某误食了自家豌豆尖,因身体不适到医院治疗,疑似食物中毒。随后,胡某找到邓某索要赔偿,因双方争执不下,胡某起诉至法院。
承办法官想到,人民法庭与辖区派出所、司法所建立并运行的“一庭两所”矛盾纠纷联调机制正可以派上用场。
通过三部门共同调解,邓某坦露了真实想法:“是我不小心将农药误喷洒到胡某的地里,但我又拉不下面子,不好意思承认。”最终,剑拔弩张的两人握手言和。
如今,像这样多部门联动参与、纠纷协同化解的多元解纷模式在忠县法院已成为工作常态。
去年以来,忠县法院一体推进落实强基导向“六项工作”,四个人民法庭建立“老马工作室”“代表委员联络站”,选聘6名作风正派、威望较高的乡贤驻庭担任人民调解员,化解纠纷2500余件;创新推进“一街镇一法官”机制,按照“1名法官+1名法官助理+1名书记员”模式组建工作团队,进村入社开展解纷指导180余次。
加强普法宣传,带动乡村文化“活起来”
“庭审开到农村院坝,不仅让我们直接观看了庭审,还在家门口就学到了法律知识。”在石宝镇印山社区广场,村民江某旁听案件庭审后感慨道。
前不久,汝溪法庭受理了一起赡养纠纷,因原告年迈行动不便,承办法官石建军决定上门巡回审理。当天,正值当地赶集日,广场挤满了来自十里八乡的群众。石建军依法组织开庭审理,庭审后,还结合法律法规现场开展法治宣传。
近年来,各人民法庭积极选取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赡养抚养、高价彩礼、邻里侵权等典型案件,精心讲好巡回审判“公开课”、法律讲座“分享课”、普法宣传“日常课”,不断提升群众法治意识,促进乡村移风易俗。
据统计,去年以来,忠县法院4个人民法庭共上门巡回审判330余场次,开展普法宣传、法律讲座25场次,联合中央电视台等媒体拍摄《不该推倒的墙》等法治节目5期,让群众在潜移默化中提升法律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