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图为高志海工作照。照片由作者提供
打开网页,细细品读《人民法院报》每篇文章,这是我每天的必修课,也是我到法院工作20多年养成的雷打不动的习惯。看《人民法院报》已然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无论节假日,抑或早午晚,每天必看,从未间断。
岁月无言,春秋有痕。2001年6月从部队转业时,凭借厚厚的刊稿剪贴,我被招录到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从事新闻宣传工作。从《解放军报》《战友报》到《人民法院报》,从军事新闻到法治新闻,宣传阵地的转移,并未改变我从事新闻宣传工作的使命。那时的《人民法院报》只有四个版面,容量有限,多数是法制新闻和案例,朴实、亲切而内容丰富,秉持着权威反映人民法院审判工作的全国性行业报特色。
《人民法院报》引导我迅速进入工作“快车道”,并卓有成效。我拍摄的照片,撰写的工作报道、案例、评论等文章陆续被《人民法院报》刊用。2006年3月《人民法院报》刊发我撰写的《和谐旋律伴案行——北京二中院全程全方位做好调解工作》通讯文章还荣获了当年北京政法系统新闻作品通讯类一等奖。因新闻宣传工作突出,我先后于2005年荣立了个人二等功,于2020年被评为“全国法院新闻舆论工作先进个人”。
在我心目中,《人民法院报》定位精准,始终面向人民法院的审判事业,既是思想引领者,又是解惑释疑者,还是学术争鸣的园地。它忠实记录了人民法院改革发展的铿锵足迹,见证了中国民主与法治建设事业的伟大进程。
如今的《人民法院报》已扩充到八个版面,内容也更加丰富多彩、鲜活多样。要闻版让读者第一时间知晓司法领域顶层的工作精神;评论版让干警倾吐心声、发表独到司法见解;“现在开庭”让人及时了解案件及法院审判的最新动态;“采风周刊”上可以领略先进人物风采,学到兄弟法院的先进做法和经验;“法周刊”立足深度报道,紧追社会热点和司法实践的最新动态,对类案进行调研分析;“执行周刊”既有执行工作的深度报道,又有执行工作的经验交流、业务探讨;“理论周刊”既有高大上的理论研讨,又有通俗易懂的案例指导;“法律文化”以散文笔法讲述法官们对法律真谛的理解,对法情、案事、典籍、谚语作解读……
随着网络科技的高速发展,《人民法院报》与时俱进,开通了微信、微博等多个新媒体账号,阅读和影响的人群不断扩大。读者随时随地都可通过网络及时阅读到当天的《人民法院报》电子版,可以搜索到急需的业务资料和最高人民法院的有关工作精神,成了法院工作离不开的好助手。如今,我虽已离开新闻宣传工作岗位,但《人民法院报》依然是我难得的法院工作益友,时刻引导我不断前行、进步的良师。
在《人民法院报》30周岁生日来临之际,祝愿这份报纸永葆青春,与时俱进创未来,伴随司法事业发展一起砥砺前行。
(作者系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诉服办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