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科法网 > 动态 >

引入心理干预 彰显司法温情

当遭遇家暴,无处诉苦时;当骤然失独,悲痛绝望时,一纸判决可以维护公平正义,但帮助当事人卸下思想包袱才是决定他们能否重拾生活希望、轻装上阵的关键。因此,一次舒缓情绪、抚平伤痛的心理干预显得尤为重要。


(资料图片)

北京市密云区人民法院立足群众需求,探索在司法实践中引入心理干预机制,成立“密之语”心理工作室,无偿为情绪出现问题的当事人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工作室运行一年多,帮助不少当事人打开了心结,化解了纠纷,也让更多当事人了解到,司法也可以饱含着春风拂面的温情关怀。

匠者仁心,释放法学+心理学叠加效应

2021年9月,密云区法院“密之语”心理工作室正式成立。法院找些心理医生来是要干啥?这是“密之语”运行初期很多当事人心中的疑问。但当他们走进明亮安静的工作室,坐在柔软舒服的沙发上,感受着心理指导师平易近人的笑容和耐心细致的开导,很多人在不知不觉中就敞开了心扉、舒解了郁气。

“让当事人把心里话都说出来有利于纠纷得到快速解决。”“密之语”心理工作室负责人、密云区法院副院长陈琼说。

工作室拥有一支兼具过硬专业能力和丰富实践经验的优秀队伍:有从事人民陪审工作几十载的市级先进思想政治工作者,有兼任中科院心理所全国心理援助联盟理事单位理事的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还有任教十余年熟悉未成年人心理发展特点的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

为了进一步发挥专业力量,今年“密之语”心理工作室还与同心圆心理服务中心开展合作,将具备亲子关系改善、婚恋情感指导、医学健康知识等不同背景的240余名心理指导师纳入人才资源库。

定分止争,实现矛盾在源头彻底化解

以往的惯例是在审判过程中开展心理干预,“密之语”心理工作室成立后,始终关注当事人的情绪与需求,在工作方法上不断寻求突破,探索在执行阶段和信访化解中也引入心理干预机制。

“家事案件中亲情伦理问题复杂交织,往往会导致执行难。这类案件的处理不宜过度适用刚性法律,更应注重执行的效果和家庭关系修复,所以心理疏导能派上大用场。”密云区法院执行局法官刘卫东说。

2021年9月以来,密云区法院以“密之语”心理工作室为平台,逐步建立起了“调解+心理辅导”信访化解新模式。在处理信访难案、重案时,承办法官可以联合心理指导师,共同对信访人进行疏导开解。通过全面了解信访人诉求、行为以及性格等特征,心理指导师可以很快找准当事人的信访心理动机,有针对性地制定化解方案,做到既解“法结”,又解“心结”。

刚柔并济,实现特殊群体权益保护

在一些案件中,很多当事人囿于“家丑不可外扬”的传统观念,不愿说、不敢说,长此以往将不利于妇女老幼等特殊群体的权益保护。

对此,在处理相关案件时,承办法官会及时联系“密之语”心理工作室,有针对性地为当事人提供心理疏导:在审理涉未成年人犯罪、抚养关系等案件时,会同步开展家庭情况调查,对遭受内心创伤的未成年人进行情感修复和家庭教育指导。在审理失独、赡养等涉老年人案件时,会采取团队辅导形式开展家庭诊疗,以耐心的态度、温暖的关怀倾听老年人心声。在审理涉家暴案件时,会认真研究受害者家庭背景、身体状况和情感经历,为受家暴妇女量身定制心理疏导方案,帮助其调整认知、理性维权。

数据显示,“密之语”心理工作室成立以来,已开展心理干预36案85人次,为12名家暴受害者提供心理援助,帮助26名未成年人走出阴霾,挽救破裂家庭41个。

关键词:
最新动态
相关文章
引入心理干预 彰显司法温情
全球百事通!绍兴柯桥区法院发布“版权A...
最新资讯:本溪法院“组合拳”助力法治...
观热点:法润瑶山细无声
世界新动态:江苏泰州:“四全”工作法...
重庆五中院推出青少年特款宪法日“法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