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3天时间、4次调解,在人民法庭与“调解能人”的共同努力下,一场历时两年多的纠纷,迅速成功化解。在湖北省京山市人民法院雁门口人民法庭庭长汪烊看来:“群众的事情要用群众的办法解决,用好群众力量,用好法庭‘朋友圈’的力量,至关重要。”
2月以来,荆门市法院各基层人民法庭在开展人民法庭“四融共建”活动中,以人民法庭大走访、大调研活动为契机,在走访调研过程中挖掘“法治能人”,建设基层“法治能人库”。
“我们将走访工作与日常办案相结合,仅2月就收集群众反映意见15条,化解家事纠纷5件,现场受理涉企案件1件,解决群众咨询问题31件。”汪烊告诉记者,“走访村民,让村组干部成为我们工作的信息员、调解员、宣传员;走访企业,在重点企业设立工作站点,组建专门服务企业的工作群。常态化的走访,无形中做大了人民法庭的‘朋友圈’。”
一起交通事故牵扯出一场历时两年多的家事纠纷。邓父与前妻育有两子,与张大娘结婚后又生育了一子一女。2020年11月,邓父因交通事故身亡,其赔偿金及遗产共计48万余元,由张大娘掌管。四子女对这笔钱如何分配产生分歧,于是到雁门口法庭提起诉讼。
法庭受案后曾多次组织调解,但四子女及张大娘对分配方案始终无法达成一致,法庭依法作出判决:考虑到张大娘年事已高,且四位子女均有赡养义务,因此张大娘分得30%,剩余70%由四子女均分。判决生效后,张大娘未履行判决,老大遂到法庭申请强制执行。张大娘也因此另行提起诉讼,要求四子女履行赡养义务。
矛盾再次升级,汪烊立即联系“朋友圈”力量,一起到当事人家中组织现场调解。经过法官及“法治能人库”里的调解员、村干部轮流做思想工作,有的放矢、释法明理,终于打开了他们的心门,四兄妹握手言和,现场达成调解协议。
实践中,雁门口人民法庭有心通过让群众参与到矛盾纠纷化解、案件执行等过程,在上门调解、深入调研的过程中,引导、培养一批善做调解工作的“行家里手”。
目前,在“四融共建”活动中,荆门市各基层人民法庭加大基层“能人库”建设, “朋友圈”已横向贯通以乡镇综治办、派出所、司法所等职能部门,纵向联动以村干部、人民调解员、人民陪审员、党员代表为代表的“法治能人”,并以此构筑起诉源治理、多元解纷第一道防线,让绝大多数纠纷在群众身边就地化解。